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以冬奧會金牌榜第三、冬殘奧會金牌榜第一的優異成績完美收官,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也交出了無線電安全保障“零干擾、零失誤”的完美答卷。在這背后,是無線電管理機構6年多的精心籌備,是400余名無線電管理人員長達四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和頑強堅守。他們以擔當作為踐行了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電波衛士”筑牢冬奧會無線電安全的“初心”。
冬奧會閉幕式直播中無線電安全保障畫面
成立無線電安全保障指揮中心
雖然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正式舉行時間只有27天,背后卻凝聚了無線電安全保障人員長達6年多的心血。早在2015年北京申奧成功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就將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提上了日程:總結2008年北京奧運會保障經驗,全面分析往屆冬奧會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要求,提前籌劃頻率管理等重點工作,同時積極推動建立相關單位和部門聯合工作機制。
2020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會同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等12家軍地單位成立了北京冬奧會無線電管理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推進工作。
2020年12月北京冬奧會無線電管理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
北京冬奧會直播轉播、計時記分等無線電應用較韓國平昌冬奧會時有了跨越式的技術提升,絕大多數科技冬奧項目應用都離不開無線電技術支撐,頻譜資源的需求大、無線電設備使用密集,電磁環境更加復雜。比賽在兩地三賽區同時舉行,70%的比賽項目都在山區,道路崎嶇、天氣寒冷;各場館因疫情防控采取閉環管理,保障人員需要在閉環內高強度工作長達3個多月,這對人員和設備都是巨大考驗?!拔覀兠媾R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惫I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在2020年底舉行的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一定要充分認識做好冬奧會無線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光榮感,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北京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各項工作,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冬奧無線電安全保障涉及面廣、內容龐雜,無論哪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成為影響賽事無線電安全的潛在隱患?!拔覀儽仨毎阉锌赡艹霈F的問題都考慮在前面,將各類風險和隱患控制在最低?!眳f調小組辦公室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協調小組的領導下,2021年10月8日,北京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成立了,對各項工作進行靠前指揮。指揮中心下設綜合組、頻率管理組、監測組、檢測組、行政執法組及場館無線電管理團隊,全面推進無線電頻率管理、無線電監測、無線電發射設備檢測、干擾查處、監督檢查等各項工作,實現對業務領域橫向和競賽場館縱向的全覆蓋。
對內,協調小組內逐級明確責任、層層細化分工,陸續制定了各類工作方案、預案及保障手冊,每個無線電管理場館團隊和工作組還針對各自的工作內容與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確保在日?;蚓o急情況下迅速響應。對外,工信部聯合冬奧組委發布《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無線電頻率管理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備期間及賽時無線電管理規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線電發射設備核驗貼簽指南》等相關政策,幫助和指導用戶提前做好頻率申請、設備申報等工作。
為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做到賽事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萬無一失,協調小組抽調黑龍江、上海、浙江、四川4省市專業保障力量赴京支援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
1月13日,冬奧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全面進入賽時運行階段,指揮中心啟動了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以“事不過夜”的標準迅速、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同時,強化信息發布,建立了多渠道、多梯次信息報送制度,通過每日動態、信息簡報等形式及時收集、匯總相關信息,及時處理發現的安全隱患和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協調小組多次召開調度部署會議,在關鍵節點赴國家體育場、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督促檢查場館無線電安全保障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演練及正式演出期間在無線電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全程值守,對現場保障力量進行指揮調度。
為確保制度的縝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指揮中心指導各工作組和場館保障團隊以冬奧測試賽、開閉幕式演練等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制度流程,并通過組織開展冬奧會無線電干擾處置桌面推演、全要素全流程演練等查缺補漏?!氨緦枚瑠W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做的非常好,保障團隊在賽前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和預案,提前考慮了各種可能,把風險因素降到最低?!眹H奧委會技術部項目專家史蒂夫·詹姆斯對北京冬奧會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的前瞻性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中國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能把經驗總結起來并傳授給未來幾屆冬奧會的主辦國,讓冬奧會的無線電應用變得越來越安全?!?/p>
緊抓頻率資源管理核心
無線電頻率是冬奧會直播轉播、計時記分、指揮調度等重要應用有效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早在2020年,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就完成了包括預測頻譜需求、創建頻譜地圖、定義無線電監測網、發布無線電頻率申請流程和建立頻率協調機制在內的5項無線電頻率方面的技術里程碑任務,并得到了國際奧委會技術部門“質量非常高”的肯定評價。
與此同時,工信部無管局和冬奧組委技術部聯合對外發布了《北京冬奧會無線電頻率申請流程》《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無線電頻率管理計劃》等指導性文件,詳細說明了冬奧會頻率使用申請的提交方式、窗口期、審批流程,以及無線電設備種類、可用頻率情況等問題,幫助頻率用戶高效地提交頻率使用申請。
2021年1月1日,北京冬奧會無線電頻率申請門戶網站全面開通,正式開始接收冬奧會無線電頻率使用申請,啟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頒發的首枚電子簽章在線開展頻率使用許可。以門戶網站為基礎,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構建了前后聯動、多點支撐的頻率資源保障機制:頻率組通過冬奧組委技術部積極對接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歐米茄等重要用戶,詳細了解他們的頻率使用需求;各場館保障團隊利用兩輪測試賽舉辦之機,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對新增的、緊急的頻率需求查缺補漏,及時上報。
“本屆冬奧會頻率需求總量非常大,尤其在北京這樣無線電應用極為密集、電磁環境復雜的現代化大都市,協調難度相當大?!鳖l率組組長宋柯平稱。以OBS為例,本屆冬奧會中采用全程4K和開幕式及重要賽事8K超高清模式轉播,同時為提升觀眾體驗,“獵豹”“飛貓”等無線攝像手段在賽事直播轉播過程中廣泛運用,均需要大量的頻譜資源作為支撐。同時由于中外用于電視直播、轉播的無線電頻率使用規劃、設備制式、技術體制不同,國外轉播商所用設備很多與國內常用的直播、轉播的頻段不一致,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頻譜資源的供需矛盾。
為解決這些問題,履行《主辦城市合同》中有關無線電頻率的莊嚴承諾,頻率組創新地采用時間、空間復用的方式提升頻譜資源利用率?!袄?,多個場館可能在不同時間需要同一頻率,我們就可以將這一頻率進行時間上的切分,將不同時間的使用權指配給不同的場館。此外,無線電波的傳播是受距離限制的,這樣我們又能將頻率進行空間上的切分,將某些已用于其他無線電業務的頻率臨時指配給冬奧會的無線電業務,前提是確保該頻率無線電波的傳播范圍內沒有既有其他的無線電業務存在?!彼慰缕浇忉尫Q。
頻率管理組對可用頻率進行統計分析
知易行難。收到頻率申請后,頻率組需要對照可用頻率表一條一條地進行匹配,現有資源中有的,就充分利用起來,備用資源里有的,就通過主管部門統籌釋放出來,已經被占用的,則通過主管部門進行跨部門協調,看能否在冬奧期間短時間“借用”過來。同時,頻率組還通過冬奧組委技術部與OBS進行積極溝通,耐心、細致地講解中國頻譜資源的使用情況及相關政策,引導轉播商在有效頻段內將轉播設備的發射頻率調整到國內頻譜資源可滿足的頻段上。對每一條可指配頻率進行技術論證和現場測試,確保其安全可用,不對既有業務造成影響。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共為49個國家(或地區)的190家中外單位和機構,在線審批核發《無線電設備頻率使用許可證》2萬余張。
發力無線電安全保障重心
頻率指配只是冬奧無線電安全保障的開始。為確保各類無線電應用的正常開展,指揮中心構建了以場館為圓心的多層保護網。
場館內部署了閉環內、外兩個保障隊伍,每天開展電磁環境監測、無線電發射設備貼簽檢測、無線電發射設備巡檢等工作,并為重要頻率使用用戶提供貼身服務,及時處理他們遇到的技術性問題。場館周邊由機動團隊負責保障,每天對重要頻段進行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干擾問題。再往外層,河北廊坊、保定等地的環京無線電安全保障組,重點開展無線電發射設備市場抽查和“打黑除偽”專項行動,全面凈化電磁環境。1月14日,經商中部戰區同意,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在京冀兩地同步發布在北京、河北局部地區實施無線電管制的通告,明確管制時間和區域、各類設備的管制要求以及對違反通告的行為進行依法處理的情形,管制切實做到精準、科學,在確保冬奧無線電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民群眾正常生活的影響。
冬奧會開幕式當晚在無線電頻率控制室開展監測工作
由于比賽期間冬奧相關場館采取內外兩層閉環的運作模式,場館團隊無疑是無線電安全保障中任務最重的一組。從場館開始閉環到殘奧會閉幕,他們在里面一待就是兩三個月。作為場館的“無線管家”,館內所有與無線電相關的工作都在他們的職責范圍內。入館初期,他們積極與各部門、各單位溝通,全面摸排和掌握他們的頻率需求和無線電發射設備使用情況,指導他們科學、快速地申請無線電頻率、辦理無線電發射設備核驗和貼簽,同時開展冬奧無線電管理政策的宣傳;賽事臨近,他們每天根據頻率申請列表進行重要頻段的保護性監測和無線電設備巡檢,隨時處理用戶遇到的無線電技術問題,排查各類干擾隱患,確保直播轉播、計時記分、調度指揮等各類無線電設備安全運行,為重要用戶提供“貼身式”服務,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都是常態。
“鳥巢”保障團隊每天開展兩次電磁環境監測和無線電設備巡檢,上到場館頂部的護欄,下到場館底部的攝影溝,一趟下來手腳被凍得冰涼,身上卻出了一身汗,彩排和開、閉幕式期間不允許隨處走動,在監測點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只能靠跺腳取暖;“云頂”保障團隊在-20℃的下連續進行戶外作業 6-7 個小時,平均保障 25 場比賽、訓練、專訪等活動,傾斜度為30°的雪坡攀爬巡檢20余次,踏勘日行超過兩萬步……每個場館都有和他們一樣或不一樣的困難,但從沒有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人掉隊。
張家口賽區無線電保障團隊冒雪保障頒獎活動
越是艱難越向前,問題和困難激發無線電安全保障人員創新的動力。由于科技冬奧等無線電設備大多工作在規定用于微功率短距離設備使用的頻段,極易產生相互干擾。為確保比賽相關無線電應用安全可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備期間及賽時無線電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帶入場館的手機等無線終端,不得開啟藍牙和熱點功能。但由于對相關政策的不了解和日常使用習慣,誤開啟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為此,國家體育館無線電頻率主管主動與場館相關部門協調,在每場比賽前播放有關無線電管理規定的語音和視頻提醒,并廣泛在京冀兩地的場館推廣。張家口賽區無線電安全保障團隊開發了“藍牙及熱點信號監測系統”(Wi-Fi blue),可快速篩查定位誤開啟的藍牙或熱點信號,僅張家口山地轉播中心就在日常巡檢中利用其發現并關閉Wi-Fi設備88部、個人熱點20余次,該應用在北京冬奧會技術演練(TR2)中初露頭角,快速篩查定位信號,得到了國際奧委會技術官員高度認可,并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獲得了國家專利。
無線電安全保障人員的每一次堅持和每一點付出都得到了認可?!皟蓨W”期間,400余名無線電安全保障人員筑起了護衛無線電安全的鐵壁銅墻,開閉幕式以及賽時指揮調度、文藝演出、計時記分等中外機構(單位)無線電頻率安全使用,用于冬奧會的38萬余臺(次)無線電設備正常工作?!皩τ谒麄兊谋憩F,我沒有更多的要求了?!眹H奧委會無線電和頻譜顧問約翰·鄧達斯在給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的感謝信里寫道,“你應該為他們感到非常驕傲!”